李锦斌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
李国英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张昌尔出席

发布日期:2020-12-25 16:57 来源: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总结2020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

■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规划和启动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



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徐国康 摄

12月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李国英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政协主席张昌尔,省委常委,其他在职省级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李锦斌指出,今年是安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加之汛情严峻考验,我省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汛救灾取得重大胜利,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中央放心、百姓满意、可以载入安徽发展史册的优异答卷。经过5年奋斗,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方位落地转化的结果,也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拼搏和奉献。

李锦斌强调,回顾“十三五”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形成一些重要认识和体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必须坚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塑造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李锦斌指出,安徽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化解挑战的高招,扎扎实实办好安徽的事,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李锦斌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李锦斌指出,要把准吃透党中央宏观政策,扎实做好明年各项重点工作。一要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先导,规划和启动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体系化支撑;建强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构建体系化框架;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大市场,加强体系化力量,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二要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基础,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个十百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三要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为基点,聚焦“两新一重”、用好“专项债券”、深化“集中开工”扩投资,挖掘消费潜力,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四要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财税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加快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园区、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五要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六要以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全力推动五个“区块链接”,优化升级“一圈五区”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位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七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打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统筹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八要以“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为标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九要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突破,落实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时值岁末年初,要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民生保障和市场保供力度,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李锦斌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要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提高政治能力,坚定扛起政治责任,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调动积极因素,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李国英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及省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创造性地抓好落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深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决以政策的精准稳定实施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巩固和扩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势头。要紧扣主题主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着力在强化“两个坚持”中培育新动能、在实现“两个更大”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新成绩。要强化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李国英强调,要更加精准有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扎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四基”产品,聚焦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锻长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多措并举促消费,精准有效扩投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加强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共建,统筹推动“一圈五区”协调发展。要深入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全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省辖市委书记、市长,各县(市、区)委书记或县(市、区)长,省直各单位、各大学、省属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芜湖、蚌埠片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讯员 郑言 记者 吴林红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