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落实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

发布日期:2021-09-01 11:03 来源:市土地整理中心 作者:刘新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主动作为,坚持补充耕地指标跟着项目走,全面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耕地占补平衡。2019年以来先后为在淮建设的“引江济淮”、“淮河干流治理工程(淮南段)”、潘集电厂等29个国家级和省级交通、水利、能源重大工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合计耕地面积2.65万亩,水田面积1.05万亩,粮食产能1745.9万公斤。2021年1-8月份,共办理28个批次占补平衡方案,其中修改历年报件23个批次,新办5个批次,合计耕地面积3695.55亩,水田面积2770.65亩,粮食产能283.31万公斤。

一是落实责任主体。出台《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明确县(区)政府作为占补平衡责任主体,协调落实辖区内重点项目所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倒逼责任落实。

二是用好统筹机制。以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坚持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域调剂为辅、省级适度统筹为补充的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对省级及以上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统筹。2021以来,通过省级统筹协调购买六安金寨县8000亩旱地指标,用于保障淮河干流正峡段工程占补平衡。

三是改进管理方式。深入挖潜耕地后备资源,拓宽耕地占补平衡渠道,建立完善储备补充耕地指标机制,加大投入,逐步提升补充耕地储备库指标质量等级。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以纳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各类项目为基础,根据项目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水田和新增粮食产能,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3类指标储备库,实行分类管理、分别使用。

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服务保障跟着项目走,主动靠前,围绕项目进行全链条跟踪服务,积极对接市发改、水利等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实时关注省级指标交易平台,及时跟踪交易情况,主动赴厅沟通跟踪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筹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