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扮靓”古城
——安徽寿县深化林长制改革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1-09-07 15:18 来源:办公室 作者:陈元 王茜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图为9月13日下午,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洪亮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洪亮在基地梨园内引导游客采摘酥梨。


图为9月13日下午,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洪亮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洪亮和爱人李双萍在基地梨园内引导游客采摘酥梨。

“登寿州古城,揽八公仙境。”初秋时节,笔者走近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只见古城墙下绿树环绕,八公山上满屏翠绿,瓦埠湖畔林茂水美,“万亩果园”里梨酥桃香。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新点建设和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森林面积稳步增加,公园绿地美了市民,林下经济活了乡村。满城绿色,“扮靓”千年古城。

一山一坡落实专员专管

“尊敬的村级林长:请您按照林长制工作要求,开展日常性巡林督查,对新造林加强管理,做好培土,除草,浇水,扶正等抚育工作。”8月27日一早,寿县堰口镇青莲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忠寨接收到县林长办短信提示,根据提示,徐忠寨当天即带着村护林员沿寿六路森林廊道、青莲小学附近片林及村内道路、河渠林带一道开展巡林护林工作。做为村级林长,徐忠寨主要负责责任林区内1923.6亩(其中今年新造林55亩)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组织、管理、督促和检查护林员开展护林巡林,加强森林灾害防控,开展森林抚育。2021年1月,青莲村被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里环境美了,村民评价高了,徐忠寨干劲十足,今年又瞄准了“安徽省省级森林村庄”这一目标,积极申报创建,目前正在接受省、市级核查验收。

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县林长制办公室主任王永贤介绍,根据省、市林长制改革工作部署,寿县不断完善林长制改革工作体系,目前全县共设置县、乡、村三级林长630名。为确保“一山一坡、一区一域、一路一渠”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县林长办全面落实“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 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做实“一林一档”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县630名林长分别建立“一长一档”,制作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林长485处责任区分别建立“一区一档”,实施矢量化上图管理。二是做实“一林一策”目标规划服务平台。不断完善485处林长责任区“一林一策”规划方案编制,做到基本情况清晰、问题分析准确、措施切实可行,为县、乡、村三级林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做实“一林一技”科技服务平台。抽调40名林业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于各级林长履责。四是做实“一林一警”执法保障服务平台。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现有8名森林警察,分别配置到每位县级林长责任区和乡镇。五是做实“一林一员”安全巡护服务平台。以村为单位,实行网格化布局,确定护林员人数,全县共选聘护林员372人,其中生态护林员356人,实现安全巡护全覆盖。根据县林长办统计,今年以来,县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23次,乡级林长履职1666次、村级林长履职4667次。

创新示范“绿活”乡村经济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47岁的寿县八公山乡张管村村民王洪亮每天都要去自家的梨园巡上一遍,看着金灿灿的香酥大梨挂满枝头,黝黑的王洪亮笑得合不拢嘴。按照“采摘+批发”的销售模式,去年每亩地王洪亮计算有4000元的产出,今年王洪亮200多亩的梨园又将有个大丰收。

为鼓励大胆探索创新,将林长制改革机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20年7月,淮南市林长办在全市选定26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新点,寿县八公山乡林业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点顺利入选。王洪亮和他的梨园就是八公山乡林业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点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截止目前,该县已建成以八公山乡郝圩村为核心的八公山万亩果园种植示范区,果树面积9500亩,享有“万亩果园”的美誉。万亩果园的郝圩梨花景观获得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最美田园”称号,来自该种植示范区的郝圩酥梨、安农水蜜桃曾荣获“安徽省优质水果”称号。

水果品质好,“万亩果园”远近闻名,眼下正是葡萄和水蜜桃采摘季,王洪亮的葡萄园和桃园最高峰时一天能迎来近百名游客。对果园未来发展前景,王洪亮特别乐观。“县里正在打造一个‘旅游后备箱行动’,依托现有梨园,葡萄园、桃园、石榴园、枣园建设有特色的观光点、采摘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庄、特色民宿、户外运动、森林康养等特色产品,形成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迎揽八方游客。”王洪亮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五绿”并进扮靓生态古城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淮南市民束女士带着一家人驱车一小时到寿县“打卡”。自小在淮南长大的她不是第一次到寿县,“小时候爸妈就带我来寿县参观古城墙,但印象中除了古城墙,寿县也没啥好去处。”但近年,束女士发觉寿县成了个“宝藏”去处。登山揽湖、采摘休闲,古城大地,道路两侧、田网地头,河湖沿岸、山岗城下到处一片绿色,美不胜收。

“以前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在寿县,‘要想富,守住绿’已经深入人心。”王永贤介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历史文化遗存丰厚,仅文物古迹全县就有500余处。“但如果没有好的自然环境支撑,再好的历史文化资源都会黯然失色。”

守绿从护绿开始。该县大力实施自然保护地建设,印发《寿县自然保护地及林地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县开展自然保护地及林地、营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改,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安全风险防控闭环工作机制。全面开展2021年森林督查,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实效,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落地上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全县43棵古树名木全面落实“五个一”管护机制。

扩面提质抓增绿。该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拓展造林空间,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611”见缝插绿工程。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该县已完成重点区域绿化26986.7亩,完成义务植树120万株,完成退化林修复10000亩,完成封山育林3000亩,完成森林抚育24000亩,落实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0个,林荫大道26条,花园式单位29个。

强化监管抓管绿。该县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共起诉林业刑事案件1起,立案林业行政案件1起、林业刑事案件1起。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工作,完成飞防面积76000亩。严抓森林火灾防控,实行森林防火重点单位责任人上岗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截至目前,该县未发生1起森林火灾。 

聚焦产业抓用绿。结合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建设,重点培育八公山万亩果园基地、森林旅游基地和炎刘、刘岗苗木花卉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果采摘园,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现有100亩以上林业大户85户,经营面积4万亩,培育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

优化环境抓活绿。该县坚持以林长制为牵引,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政府投入,县政府出台奖补政策,每年县财政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造林和创森奖补。争取中央资金支持,2021年投入中央资金324.8万元,用于森林抚育项目和生态护林员工资。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县农商行推出“绿洲·林权抵押”贷款品种,积极帮助林业大户、林业合作组织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2021年以来,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7户7笔,贷款额2550万元。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完成特色经济林投保500亩,国家公益林投保14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