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日报:最真扶贫情孕育最美脱贫梦

发布日期:2018-11-06 15:28 来源:市城乡规划局 作者:办公室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近日,凤台县杨村镇淝丰村扶贫大棚里的香菇陆续上市,平均每天可产新鲜香菇200公斤。村干部发动贫困户到大棚里帮助采摘香菇,为他们增加一份收入。“村里每天补助50元,我家还能参与香菇收益分红,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脱贫的信心。”贫困户方贤星告诉记者。

方贤星家是2017年新增贫困户,因儿子患有重病,家庭生活陷入贫困。市规划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用足用好政策,在该户享受健康脱贫的基础上,为该户申请办理了低保,并利用村大棚香菇扶贫产业带动该户增收,确保2019年该户如期实现脱贫。

淝丰村是市规划局扶贫帮扶点。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44116人,被列入凤台县38个贫困村之一。20175月,市规划局扶贫工作队到村后,工作队队员沉下心、扑下身,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为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工作队编制了《杨村镇淝丰村村庄建设规划》《杨村镇淝丰村脱贫发展规划》,引领脱贫攻坚。目前,该村2014年建档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仅有1户新增贫困户未实现脱贫。

淝丰村有5个自然庄,基础设施较差。工作队立足现实,实施农村引水工程,为500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减免贫困户自来水安装费用,基本实现村庄自来水全覆盖;加快“村村通”道路建设,建成村庄道路共计6公里;实施村庄亮化绿化工程,在村庄主要道路两侧安装路灯229盏,栽种树木1300棵,实现村庄亮化绿化;保障水利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30万元更新了排涝站设备,并建成方庄电灌站;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向上级积极申请36个垃圾桶、10个垃圾箱。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向垃圾宣战、建美好家园,重点对主干路、沟塘路坝进行清理、整治,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精准扶贫重在激活内生动力。2017年,淝丰村利用30万元扶贫资金、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在村里建设了4个香菇大棚,并在工作队帮助下克服菌棒购置困难,从泾县种植大户订购了2万余菌棒,最终在今秋菌棒培育成功、喜迎上市,预计纯收益可达15万元。同时,该村形成了光伏电站、食用菌扶贫车间、梅花鹿代养3个特色扶贫产业:两座60K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可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依托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村里代建3个食用菌扶贫车间,每年帮助村集体获益4.5万元;实施梅花鹿代养项目,利用县农委7万元扶贫资金购买5只梅花鹿交八一农场进行代养,村集体每年增加收益3万元。“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增收,截至2017年底,集体经济收入近15万元。”扶贫工作队负责同志说。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队坚持因贫施策,对症下药。实施健康扶贫,201612月至今,全村贫困户47人看病花费总费用约20.1万元,实际补贴约18.3万元。实施教育扶贫,建档立卡家庭22名贫困学生享受教育补助,5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实施产业扶贫,将食用菌扶贫车间、梅花鹿代养项目收益按不低于50%的比例分配给贫困户,2017年为44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分红38045元;创新“党建+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注册成立淝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将3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成员;实施产业大户带动,带动4户贫困户,每年为贫困户增收1200元至1500元。实施金融扶贫,创新户贷企用扶贫模式,为3户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安装3KW户用光伏电站,剩余部分借给企业使用,每户贫困户每年收入4200元;通过小额贷款1.2万元,为3户贫困户建成3KW户用光伏,每年增收1200元。实施危房改造,为9户贫困户申请7.2万元补助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实施就业扶贫,为2户贫困户开发了扶贫公益岗位。

干部包户动真情,单位包村动真格。市规划局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坚持每月赴村走访一次,带动工作队、机关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转载自淮南日报)(记者 朱庆磊 编辑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