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9月8日《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2-09-09 09:51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发布时间:2022年9月8日

发布主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受邀嘉宾: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马强、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科科长 张家乐、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 阮小语

主持人:

今天政风行风热线邀请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马强、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科张家乐科长、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阮小语和我们聊一聊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情况。

首先,请马强给我们简要介绍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马强:

淮南市是个矿业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改变了原生地质环境,诱发了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防灾减灾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层层压实防灾责任,实现排查治理全覆盖,坚决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后,随着职能的调整和转换我市更是加强了自然资源同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在寿县试点的基础上全市推广建立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积极推进达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目标。另外,我们今年还组织按照市、县(区)、乡(镇)三级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手册》,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法规、方案预案、隐患点基本情况、监测员、责任人等情况汇总供相关工作人员和受威胁群众掌握了解。

主持人:

马强刚才提到防治工作的责任落实,我们都知道一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至关重要,那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马强: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除此之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责无旁贷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市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一直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督促各县区和相关责任单位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具体负责人,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乡镇、村、街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员。2022年,我市稳步推进1比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工作,扎实做好地灾防治各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主持人: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地质灾害一般是在夏季汛期高发,汛期即将过去,请张家乐科长介绍一下本年度汛期,自然资源部门主要从哪些方面具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张家乐:

我局认真贯彻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落实中央、部省领导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参加了2022年全国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会后我局在4月15日下午,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需要,云端组织召开了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暨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对2022年汛期地灾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切实做好我市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准备工作,为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1.认真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每年汛期到来前,我局都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全市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摸排,对各个重点灾害点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监测,对发展趋势作出基本的判断和预测预报,并向各县、区政府下达汛期防治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全市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提请市政府发布实施。防灾方案全面地对全市各灾点的分布、灾害类型、发灾时段与防范期进行阐述,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和各级政府防灾工作责任与目标,对重点灾点提出了防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开展预测预报、灾点调查、防灾督查与巡查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要求,省、市、县(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24小时值班,对重点隐患点派专人巡查监测,并实施日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街道和村委会在汛期前把“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卡”放到各灾点的居民手中,让地质灾害危险区段周边的居民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告知避让和撤退的路线、防灾责任人和速报电话等信息。明白卡让群众充分掌握防灾、避灾方法,提高了群众防灾、抗灾的应变能力。

今年汛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检查组,对相关县、区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对所有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现场踏勘。总体来说,我市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是十分重视的,部署早、措施实、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应急机制,完成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建立了各灾害点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预案,整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

我们老百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关于本市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讯息呢?

张家乐:

大家可以通过浏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网站,关于我市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站上,近几年线上宣传方式不断增多,我们也开通了抖音、微信、微博等公众号,向广大市民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我局积极开展“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将宣传主阵地搬入线上,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联合我市志愿服务公益单位、淮南联通公司等,共同筹划公益宣传短视频、宣传小课堂等样式新颖的线上活动。新颖的宣传的方式拓宽公众接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途径,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增强全社会预防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主持人:

下面请阮工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我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阮小语:

一、地质灾害一般概念

地质灾害是地球的一种“皮肤病”,但对人类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即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这六大类中,前四种是突发性的,后两种是缓变性的。

1、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的现象,可细分为倾倒式、滑移式、座落(错断)式和垮落(拉断)式等。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

2、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岩土体沿着一个界面(滑床)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按滑动的力源不同可细分为后缘加载的推移式、前缘卸荷的牵引式和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引起的平移式等。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土石在水的参与下以顺沟或顺坡的突然暴发式流动,可分为暴雨山洪式、融雪式和垮“坝”式(滑坡堰塞湖或土石坝溃决)。泥石流中土、砂、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超过15%,最高可达80%。泥石流的形成一般具备地形(坡面或沟道)、松散土石物质和大量水源等三个条件。

4、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下存在空洞,地面下沉到一定程度岩土体发生断裂而向下陷落形成塌坑现象。地下岩溶、人工地下开挖(采矿或地下工程)和抽水(油、气)等都可能是引发因素。

5、什么是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2012年2月,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6、地裂缝

"地裂缝" 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为地震前兆现象之一,或为地震在地面的残留变形。后者又称地震裂缝。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二、淮南市地质灾害分布及特点

(一)分布

淮南市目前有29处地质灾害点以及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凤台县19处、寿县4处、八公山区4处、谢家集区2处。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为主。分布位于

凤台县李冲乡放牛山崩塌滑坡点

凤台县烟墩山崩塌

凤台县山口村崩塌

凤台县山口村16处切坡建房崩塌隐患点

寿县张管村西套组李传宏滑坡

寿县张管村西套组李传伟滑坡

寿县凤凰山崩塌

寿县东山崩塌

十涧湖西路崩塌

李郢孜镇范圩村岩溶塌陷

八公山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广场崩塌

八公山区土坝孜岩溶塌陷

八公山区大瓜地岩溶塌陷

八公山区杨家地岩溶塌陷

(二)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

1、规模一般较小

2、人工活动影响较普遍

3、对岩溶塌陷认识不足,且本身存在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

主持人:

那我们在野外如何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何躲避?

阮小语:

地质灾害发生的季节、地点:  滑坡、泥石流、崩塌有明显的集中性,一般发生在持续暴雨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崩塌多发于6-9月。在西北地区多发于7、8月。

征兆

崩塌:  陡坡掉块、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陡崖出现新的破裂痕迹;  嗅到异常气味、听到摩擦错碎声。

滑坡:斜坡前缘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坡上发展;  斜坡前部发生丘状隆起,顶部出现张开的扇形或呈放射状裂缝分布; 斜坡局部沉陷;  斜坡上建筑物变形、开裂、倾斜;  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

泥石流:   暴雨或连续下雨时要警惕;  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  沟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感;  沟侧发生崩塌滑坡等致使沟谷堵塞严重等。

滑坡、泥石流、崩塌逃生方法

滑坡: 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泥石流: 向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

崩塌: 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确定正确的撤离路线,不要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