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4-25 15:25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发布主题:《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情况

时间:2024425

发布单位: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地点:淮南市政务服务中心A座10楼7号会议室

发布人: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伟明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近日,《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今天我们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伟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张纯育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黄局长作主题发布。

  黄伟明:

  大家好,下面我就《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批复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为淮南市行政辖区范围,中心城区为淮南市市辖区范围内城镇集中连片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淮南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相关市直单位、县区政府、园区管委会等深度协同,在调研座谈、资料收集、数据整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落实《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市“十四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形成了《规划》成果。

  《规划》充分征求淮南市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意见,经市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呈安徽省人民政府审批,按照省有关厅局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24年3月2日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

  《规划》是淮南首部“多规合一”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市级相关专项规划和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建设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一是明确规划目标。《规划》以“双评价”为基础,深入分析淮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与问题。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把握重大机遇,明确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二是强化底线约束。《规划》立足淮南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以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树牢国土空间规划底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面积不低于3265.89平方千米(489.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49.39平方千米(427.4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3.57平方千米(51.53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高于337.17平方千米(50.57万亩)。

  三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形成“两带三区四中心”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突出淮河复合廊带、引江济淮复合廊带生态骨架;形成淮北平原现代农业生产区、中部绿色都市农业生产区和南部丘陵现代农业生产区3个农业生产分区;强化市域中心城市以及凤台县城、寿县县城、新桥组团3个副中心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人口、功能集聚。

  四是严格农业空间保护。加快形成“三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强化粮食基本保障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寿县、凤台县、潘集区为重点,建设集中连片现代化高标准农田集中区。分类推进全市乡村空间治理,统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合理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支持和美乡村建设。

  五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两廊四带多核”的生态保护格局,突出淮河干流和引江济淮生态廊道建设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保护“三山三水”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核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山体生态修复和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六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现有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适应人口总量、结构变化、流动趋势,结合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构建“一核三心、两带多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坚持城市南向发展不动摇,以山南新区为主引导城市主要功能与人口集聚。完善“一心两翼,一带四城”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强化舜耕山南北两核联动发展,推进大通区、谢家集区两翼毗邻区与山南新区联动发展。以沿淮城镇带串联田大城区、山南新区、谢八城区、潘集城区四个城区,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七是强化设施支撑与空间需求保障。构建由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构成的“快速网”,内河航道、干线公路、普通铁路构成的“主干网”,构建集约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空间保障,预留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廊道空间,统筹安排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空间需求。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治报记者:

  请问规划特色亮点有哪些?

  张纯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一是夯实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强化区域煤电化能源保障,协调采矿空间、农业空间、城乡空间、生态空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发电、供电基础设施建设,分区分类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打造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淮南样板”。

  二是区域协同,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合作区建设,强化淮南与皖北城市交通连接,支撑淮南建设成为合肥都市圈辐射安徽省北部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强化与淮河流域、引江济淮上下游城市协同,共抓沿线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共建文化旅游带。

  三是集聚高效,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坚持城市南向发展不动摇,以山南新区为主,引导城市主要功能与人口集聚,完善“一心两翼,一带四城”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以沿淮城镇带串联田大城区、山南新区、谢八城区、潘集城区四个城区,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四是彰显魅力,促进城乡高品质宜居。系统保护“八公山”“淮河水”“楚汉城”,以生态和文化魅力空间塑造为重点,凸显淮南历史文化、工业文化、革命文化特色,支撑区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落实全域覆盖的城乡生活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强化风貌管控与城市设计引导,引导邻山近水、城市天际线界面空间形态。结合全域旅游网络,打造多层次魅力空间系统,充分展现“楚风汉韵、山水名城、大美淮南”的城乡空间魅力。

  淮河早报记者:

  请问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张纯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彰显魅力,促进城乡高品质宜居”的发展策略,聚焦我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现状,通过构建多层级城乡生活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布局,补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础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品质;同时突出山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特色,完善蓝绿空间网络,中心城区完善“郊野公园—市级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四级公园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内外蓝绿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系统。

  市场星报记者:

  请问《规划》在实施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纯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规划编制很重要,实施更是关键。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落地,为我市争取到合理的发展空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我们将通过以下举措逐步落实规划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加强多部门协同,保障空间规划实施。构建包括市、县、乡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内的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市辖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市级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传导管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规划动态评估,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主持人:

  感谢各位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