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淮南力争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稳沉区生态修复
日前,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淮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稳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向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编制了《淮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已形成了包括规划文本、编制说明、图纸、专题研究在内的规划成果,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公众的建议与意见,并根据相关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规划》立足全市自然地理格局,构建“两廊四带多核”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将淮南市划分为7个生态保护修复片区,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坚持系统治理,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淮南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原则,推进生态与城镇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调整和修复,2023年省级下达淮南市年度废弃矿山任务项目18个,计划治理面积1814.55亩,截至2023年9月底已全部完成,实际治理面积1970.55亩。淮南市积极统筹谋划矿山生态修复后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导入,盘活利用工矿废弃地。
依据2023年6月采煤沉陷区调查成果,淮南市已发证矿权总面积94.63万亩,现有采煤沉陷区总面积约44.35万亩,沉陷深度大于1.5米的沉陷区面积约20.84万亩,稳沉区面积约13.7万亩。目前,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稳沉区生态修复已全面启动,力争于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部稳沉区生态修复。
对于城区稳沉区,淮南市主要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对于城区外稳沉区,主要以修复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土地耕作能力为主。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会同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积极构建“谁投资、谁受益”“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全面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助力实现美丽淮南目标。(记者 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