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淮南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淮地灾防指〔2023〕1号)等,结合2025年度地质灾害汛前调查结果,制定淮南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主要灾害点分布
根据2025年度地质灾害汛前调查结果,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见附件),其中寿县3处、凤台县4处、大通区1处、谢家集区2处、八公山区4处。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2025年汛期(6-8月)降水量总体较常年(280~679毫米)偏多,淮河以北北部偏多2成以上,暴雨日数偏多;淮河以南6月中旬前期入梅,7月上旬后期出梅,入出梅时间均偏早(常年入梅6月15日,出梅7月12日);梅雨量、梅雨强度接近常年。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2025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因此我市汛期需加强气象研判和预测,高度警惕汛期集中降雨,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地质灾害主要防范区段、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崩塌与滑坡
分布在山体岩石裸露区,集中于老鸪山、八公山、放牛山、禹王山一带,主要威胁周边居民行人安全。老鸪山、八公山、放牛山、禹王山的山体是重点防范地段。
(二)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发生地段为八公山区土坝孜街道、钱淮村大瓜地、杨家地村及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范圩村,预测情况:灾害程度与汛期降雨量呈正比关系,降雨量越大发灾程度越强。
(三)采煤沉陷区
沿煤矿沉陷区分布,主要为潘集矿区、新集矿区、张集矿区、顾桥矿区等采煤沉陷区,直接威胁对象为采煤沉陷区范围内的居民、耕地等设施。根据《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淮地灾防指〔2023〕1号),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不纳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采煤沉陷区治理、巡查等相关责任由各矿山企业负责。该类灾害影响范围较广,汛期加强监测和防范。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份,其中6、7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汛期,尤其是暴雨时段和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发灾的概率最大。全年应加强防范各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五、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责任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县、区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主体,要将属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对于采矿活动和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或者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由灾情引发者负责治理。采矿企业按照“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将因采煤和矿山疏排水可能造成沉陷区、时间和危害程度有关资料向地方政府部门报告,同时对影响范围内的村庄、学校等设施提前搬迁安置,将灾害监测和预防以及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属地人民政府负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防范灾害、 保障安全为目标,着力提升防范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坚持以防为主、主动防控,时刻保持警惕,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制定年度防灾方案
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据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成果,结合省、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出本辖区切实可行的年度防灾方案和重点隐患点的应急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明确预报预警方式、避险线路及临时安置地点,并落实到单位和群众。
(三)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
各县、区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要,结合当地财力,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转移避险、群测群防监测员补助和本级政府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四)实施淮南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调查工作
全面完成淮南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实施工作,针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区以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结合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以县域为工作单元复核在册隐患点动态变化和新增隐患点情况,更新隐患点信息,核定风险区等级、范围,更新完善隐患点和风险区数据库,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更新等提供依据。
(五)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开展排查调查,夯实群测群防体系。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乡镇、学校、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对于排查出的隐患点及风险区要逐一落实防范措施,落实监测责任。对于认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县、区政府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应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地质灾害防治避险卡”发放到每户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宣传普及防灾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严格值班值守,确保防灾信息畅通。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应落实好速报制度,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应急安排,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瞒报或不报,如有发现,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3.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好各系统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群测群防员、应急物资装备等,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属地政府及各相关单位要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受威胁群众、防灾工作相关责任人等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综合演练。
(六)探索科技防灾,提高防灾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分析会商,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努力提高地灾气象预警预报水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充分利用广电、电话、手机等有效渠道,保证地灾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到县、乡、村、组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和单位,不断提高预报的覆盖率。
(七)加大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力度
1.凤台县放牛山滑坡坡体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威胁坡下村民及财产安全。根据《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提前下达中央财政 2025 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皖财资环〔2024〕1243号),工程治理资金已落实,凤台县人民政府尽快完成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2.八公山区人民政府积极落实八公山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预计2025年6月提交报告成果,并尽快完成八公山区国家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文化广场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严禁附近居民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耕种及晾晒衣物;大瓜地岩溶塌陷区禁止在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同时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3.谢家集区政府要密切关注范圩村岩溶塌陷地表变形及发展趋势,在周边所有路口设置警示标志,严禁封闭区域耕种;十涧湖西路崩塌属于《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淮地灾防指〔2023〕1号)2025年治理任务,谢家集区人民政府必须本年度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凤台县山口村崩塌4号点和山口村崩塌5号点属于《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淮地灾防指〔2023〕1号)2025年治理任务,凤台县人民政府必须本年度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大通区上窑镇上窑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切坡影响,岩壁坡顶岩石破碎,稳定性差,加强监测巡查,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对排查鉴定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有关县、区,要按属地负责原则,切实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防灾预案。相关责任单位应将具体治理方案、措施、时间、经费及责任人员进行落实,并在4月30日前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人:张家乐,联系电话:2699120)。具体责任分解见附件。
附件:淮南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分解表
附件:
淮南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分解表
序号 |
灾害点基本情况 |
危险 等级 |
主要威胁对象 |
防治 措施 |
责任单位 |
备注 |
|
灾害点位置 |
类型 |
||||||
1 |
凤凰山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居民 |
完成工程治理 |
寿县政府 |
坡体稳定性 监测一年 |
2 |
西套山滑坡1# |
滑坡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寿县政府 |
普适性监测 |
3 |
西套山滑坡2# |
滑坡 |
小型 |
居民 |
完成工程治理 |
寿县政府 |
坡体稳定性 监测一年 |
4 |
放牛山滑坡 |
滑坡 |
小型 |
居民 |
工程治理 |
凤台县政府 |
普适性监测 |
5 |
山口村崩塌3# |
崩塌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凤台县政府 |
普适性监测 |
6 |
山口村崩塌4# |
崩塌 |
小型 |
居民 |
工程治理 |
凤台县政府 |
|
7 |
山口村崩塌5# |
崩塌 |
小型 |
居民 |
工程治理 |
凤台县政府 |
|
8 |
上窑镇上窑村崩塌 |
崩塌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大通区政府 |
|
9 |
范圩村岩溶塌陷 |
岩溶 塌陷 |
小型 |
村民 |
群测群防 |
谢家集区政府 |
|
10 |
十涧湖西路崩塌 |
崩塌 |
小型 |
行人 |
群测群防 |
谢家集区政府 |
|
11 |
大瓜地岩溶塌陷 |
岩溶 塌陷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八公山区政府 |
|
12 |
土坝孜岩溶塌陷 |
岩溶 塌陷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八公山区政府 |
|
13 |
杨家地岩溶塌陷 |
岩溶 塌陷 |
小型 |
居民 |
群测群防 |
八公山区政府 |
|
14 |
八公山区地质 公园二十四节气 文化广场崩塌 |
崩塌 |
小型 |
游客 |
工程治理 |
八公山区政府 |
普适性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