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热线】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7月4日《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全力实施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

发布时间:2025-07-04 14:45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访谈主题:全力实施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

访谈时间:2025年7月4日

访谈嘉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  郭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  林桐

主持人:淮南人民广播电视台



主持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有序运行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坚实保障,交通串联人们出行,能源保供守护民生温度,我市不断做实基本盘、发掘创新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实施与城市规划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同频共振”,城市发展承载基础、民生福祉硬件支撑不断夯实方面。今天,我们直播间邀请到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郭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林桐,谈一谈我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相关情况,并解答相关政策面的问题。

一、主持人:首先,请郭调从重点领域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现状发展情况。

(郭调)答:好的,主持人!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暑,持续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89号)《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改进优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36号)等文件要求,实施交通大作战发展多式联运,统筹风光火储一体化实施多能互补,优化水源配置提升安全韧性,改进优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为我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夯实了坚定的规划底座。

交通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以高速高铁为动脉、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干支结合、水陆并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综合交通网总里程已达10112公里,高速铁路网呈“一纵一横”(一纵:京福高铁淮南段、一横:商合杭高铁淮南段),里程474.2公里;高速公路网呈“二纵二横”(一纵:蚌合高速淮南段、二纵:德上高速淮南段;一横:滁新高速淮南段、二横:合周高速淮南段),里程9637.4公里。4条国道、17条省道合计927公里。目前全市水运工程项目共9个,在建项目7个,前期项目2个,2024年累计港口货物吞吐量1747.39万吨。电力方面,全市现已建成以1个1000kV(淮南特高压变电站)、3个500kV变电站(汤庄变、孔店变、戴楼变)为中心,以淮河为界南北分区的“双通道、双环网”网架结构。市域现有500kV及以上线路28条(其中1000kV线路5条131.91公里,500kV线路23条565.04公里),市域现状220kV变电站共计17座,总变电容量5490MVA,220kV线路54条,现状110kV变电站共计36座,变电容量3518.5MVA,110kV线路72条。围绕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学校、医院、交通场站、污水处理厂、工矿废弃地等推动实施分布式“光伏+”工程,全市已建成工矿及标准化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61万千瓦;推行地企协同的“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开工淮能电力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二期光伏电站及淮能电力潘集采煤沉陷区一、二期30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30.63万千瓦。

二、主持人:刚才郭调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基础设施2项重点领域的建设概况,那么,结合工作职责简要谈谈如何支撑项目落地的。

(郭调)答:我局积极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8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强化与发改等部门联合选址选线工作,运用策划生成、区域评估等成果,持续推进“一单五清”、“一码关联”、“并联审批”,允许项目与用地预审和选址同步开展立项﹑地灾评估﹑压覆矿﹑水土保持等专题手续,实行,报批工作采取“清单式”管理,同步受理项目控规﹑修规和供地方案,落实“批地即供”。现阶段,建设用地项目用地预审从5次踏勘合并为一次综合论证,用地报批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土地供应会审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7项精简至2项,推行地块入库出库、规划条件确认等8个环节同步推进,建立了“资委会通过即签批”机制,供地审批周期缩短30%以上。

在完善交通体系方面,实施要素保障、规划引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统筹协作、“校地”联合规划审查机制,结合公路、铁路连接条件,统筹布局交通和配套设施。目前,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综合驿站专项规划获批,停车场、公交站点、充换电等服务设施类专项规划形成初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图入库”交通项目113个。我市4处综合驿站先行先试,目前,谢家集南城市综合交通驿站已基本完工,上窑镇、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田家庵城市综合交通驿站正在推进。2025年计划新开工楚都大道等项目32个,续建淮南淮河大桥等项目49个,储备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公路淮南段等项目44个。

在实施电力保供方面,推行配电网与源荷储一体规划,结合园区未来发展需求以及规模化风电、光伏、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并网需求,统筹编制《淮南市电力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配电网发展规划,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能源领域重点项目117个。规划至2030年,扩容500kV汤庄变,新建500kV寿县变,新增220kV变11座、110kV变7座,改造110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160条,总长度1582.82公里,拆除线路257.31公里。全市481条10KV老旧线路标准化改造纳入年度城市更新任务。潘集500kV输变电投运,平圩电厂四期1000千伏送出工程、潘集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泥河110千伏输变电、安丰220千伏输变电开工。依托“三改联动”加速煤电降耗、热电联供,编制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方案,构建“净零碳”闭环管控和“全绿电”供应体系,布局“一县一园多点”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打造凤台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高新区零碳产业园示范项目,现代制造园区分布式屋顶光伏全覆盖工程、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有序推进。

三、主持人:看来近期我市基础设施发展势头良好,刚刚听说我市打造5处综合交通驿站且1处建成,下面请林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何为“综合交通驿站”,以及相关建设经验。

(林局长)答:城市综合交通驿站的功能业态丰富多元,包含停车场运营、综合能源站(涵盖加油、加氢、光伏、储能、充换电业务)、智慧货运服务中心(集成餐饮、住宿、商品零售、货贸服务、快递分拣、临时仓储服务等功能)、智慧货运维修中心(含汽车零配件销售)等。在项目布点阶段,通过现状货车保有量、通行量通行量的停车分析,衔接“三区三线”、各县(区)重大项目、“批、储、供、用”用地图斑以及安全、环保、地质、社稳、交通等条件布点,编制《淮南市城市综合交通驿站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3-2035年)》,该规划参考了重庆、杭州、昆山在建设、管理、技术层面的相关经验,于全市布局通道截留型8处、产业发展型7处、特殊需求型(危化品停车)2处;在详细规划设计阶段,依据布点规划和建设用地标准控制点位、规模,遵循城市功能分区风貌设计引导,推进配套设施与主体工程一体规划、建设、核实,同步受理选址方案、详细规划、供地方案,实施部门联审、专题并行等。

以谢家集南城市综合交通驿站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面积4.79公顷(78.5亩),分为社会停车场用地(兼容商业用地)和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二个部分。在规划、用地阶段,同步受理项目控规﹑修规和供地方案,解决规划与用地矛盾问题。例如,多图叠加时发现南侧绿地和进出口占用S102-6237许桥至凤台淮河二桥-级公路改建工程征地线红线,东西侧出入口与夏郢孜路、寿州大桥及连接线相连接,经与市公路中心、市交警支队会商论证,加油站用地采用南进北出的交通组织方式,不影响S102交通和场站自身安全。道路“夹心地”部分同步履行报批。项目严格执行《安徽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2020年)》,退让满足《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府办秘〔2020〕23号)中“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范围,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距离省道不少于15米”的相关要求,同步衔接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等专业工程规划,在竖向设计、供电接入等方面综合分析,合理选取用水定额、供电负荷等因子测算需求,确保项目可行性。

四、主持人:通过2位的介绍,相信听众朋友们对我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请问林局长,当前我市面临停车难、充电桩配置不足的问题,请问类似道路交通的配套服务功能如何完善的?

(林局长)答:好的。解决“停车难”方面。参与拟订《淮南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编制《淮南市城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3—2035)》,合理确定停车场建设规模和布点,优化各类停车泊位比例,指导建立兼顾客车与货车、静态停车与商业运营的停车场体系;修编《淮南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提升新建住宅小区以及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比例;在公交枢纽站和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换乘公共停车场,中心城区功能性搬迁等腾出的土地规划增建一定比例公共停车泊位;结合城镇老旧小区等改造项目,挖掘利用拆改腾退空间和边角地,改建扩建停车泊位,加强老城区、学校、医院、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公共停车设施“改扩建”和“平改立”,摸排田家庵主干道沿线闲置存量土地435.15亩,设置临时停车场19处。结合“批、储、供、用”图斑,打通高压走廊、建筑退让、水系与开放空间隔阻,重构“蓝绿空间”,增加公交路权、保障步行和骑行空间,形成以休闲游憩为主的独立绿道体系,将沿街建筑风貌、景观设计、街道智慧设施等要求纳入规划管控,实施道路、管线和环境一体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投运,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占比提升至8%。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19号),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改建为契机,配合编制淮南市公共设施布点规划、淮南市充换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修订《淮南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原则上,新建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车位应全部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按不少于规划停车位35%的比例配建充电桩;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时需将管线和桥梁等供电设施建设到车位以满足直接装表接电需要,同时需满足电力复合需求”,将充电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纳入纳入规划条件,实施充电设施与主体工程一体规划、建设、核实。

五、主持人:我市这些年全力实施交通大作战、建设风光储备基地,请问林局长,2025年相关工作还有哪些重点、难点?

(林局长)答:2025年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依然是我局工作重中之重,有几个方面需要持续关注和发力。

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当前我市经济转型面临关键期,“两重一新”项目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抢抓机遇,积极保障“交通大会战”、风光火储基地的建设发展,服务好新兴业态,面临诸多多挑战,市政项目涉及层面广、专业性强,单独选址项目需要结合土地、环保、安全、地质等因素系统谋划,需要加强土地管理与规划管理统筹,推动各类建设用地计划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倾斜。探索创新重大项目土地政策支持机制,强化沪苏浙等地区产业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通过编制相关规划,推进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持续开展批闲土地盘活利用。

二要优化资源配置。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重大战略,努力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合淮同城化发展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提供规划和要素保障。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张蓝图”“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多测合一”“一码关联”“一码管地”等工作,提升“一书两证”办理效能,聚焦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探索“一类问题”解决方式,做到举一反三、闭环管理。

三要提升工作质效。强化要素专班职责,完善联席会商制度,健全重大项目用地全程服务机制,研判项目用地需求,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完善用地要素保障体系,注重城乡融合和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淮南实际,加强政策宣传解读,落实好用地用林一件事,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存量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灵活运用先行用地、临时用地等土地政策确保年度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六、主持人:感谢郭调、林局长对我市重点交通、能源的规划、建设做了详细的介绍,也对很多我们普遍关心的事情做出了解答,最后请郭调对今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一个展望吧。

(郭调)答: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的基础之年,完备的基础设施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至关重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定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自然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及时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紧紧围绕二十大对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识,紧抓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关键”,各部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变化,提升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目前淮南市、县两级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批复,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单元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需要针对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难点、堵点超前介入、提前应对,强化向上对接频次,以科学规划、精准要素保障支撑重大项目落地。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