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4-03-28 14:42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规划背景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淮南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团队在调研座谈、资料收集、数据整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淮南市国土规划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二、制定意义与总体考虑

《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淮南首部“多规合一”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市级相关专项规划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三、研判和规划过程

(一)主要内容编制阶段

201911月《淮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启动,经过充分调研、研究过程,于2020年底形成主要规划专题成果;20211月,形成初步方案;11月主要专题研究通过专家审查。20226月至9月,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市政府的部署与要求,开展“三线”划定工作,“三线”成果于20229月入库使用。

(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衔接《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形成规划成果(征求意见稿)。2022127日,《规划》公众征求意见版发布。

(三)规划成果审批阶段

202212月,《规划》通过市级专家评审;20231月通过市资委会审查;2月完成成果合法性审查。202326日,《规划》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224日,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234月呈请省政府批准。20236月至12月,《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省直部门审查,《规划》于近期获省政府批复。 2024年4月2日 文件印发。

四、规划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建设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五、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于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从国家使命、区域视野、地方责任和人民期盼的多维度出发,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的指导思想,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和空间策略。

(二)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构建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淮南国土空间新格局。

(三)构建高质量农业空间,支撑推进乡村振兴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统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分类推进乡村治理,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用地使用效率。

(四)牢固生态安全屏障,描绘沿淮山水画卷

突出淮河和引江济淮生态廊道建设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河湖水系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描绘沿淮山水画卷。

(五)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

在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基础上,围绕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分类推进城镇空间协同紧凑布局。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求,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与布局,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居民幸福感。推进城镇建设方式向盘活存量、提高质量转变,提高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六)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面向新时期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塑造城市蓝绿空间,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

(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彰显特色空间魅力

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淮南市多元文化遗产,丰富自然山水以及各类景观资源,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塑造特色城乡风貌,推进文化休闲品质宜居城市和美乡村建设彰显 楚风汉韵、山水名城、大美淮南的国土空间魅力。

(八)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安全韧性支撑体系

保障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提升淮南区域地位,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积极融入合淮”“沿淮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坚持绿色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构建高效、便捷、绿色、舒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强化区域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标准,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合理布局防灾空间和设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九)促进区域空间协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保障区域协同发展空间。支撑区域空间格局构建,强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保障,支撑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与沿淮、沿引江济淮城市在生态共保、产业协同、文旅共建、设施共享等重点领域深度合作。

(十)完善实施保障,提高空间治理现代化能力

坚持党中央统一领导,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健全法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控,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六、创新举措

规划坚持问题、目标与结果导向,突出淮南市发展特色,解决现实问题,以国土空间的优化保障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一是夯实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强化区域煤电化能源保障,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分区分类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打造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淮南样板”。二是区域协同,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合作区建设。强化与淮河流域、引江济淮上下游城市协同,共抓沿线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共建文化旅游带。三是集聚高效,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坚持城市南向发展不动摇,以山南新区为主,引导城市主要功能与人口集聚,完善“一心两翼,一带四城”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四是彰显魅力,促进城乡高品质宜居。系统保护“八公山”“淮河水”“楚汉城”,以生态和文化魅力空间塑造为重点,凸显淮南历史文化、工业文化、革命文化特色,支撑区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落实全域覆盖的城乡生活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布局。

七、保障措施与下一步举措

按照淮南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淮南市下一步将在市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审批以及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规划有效传导与落实。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解读科室:国土空间规划科

解读人:张纯育

联系电话:2699125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