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求进、高效赋能,推动要素保障新跃升
今年以来,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推进改革,优化土地管理,秉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理念,变中求进、精准赋能,推动用地保障工作效能实现新跃升。
靠前指导、跟踪服务,变后勤为前勤。设立用地要素保障“大科室长”,推进落实《关于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全程跟踪联系服务机制的通知》,从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环节,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开展会商研判、落实跟踪服务,协同推进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清单,统筹用地指标向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倾斜。上半年,对46个开工动员项目逐一梳理,分类比对用地及规划类项目的总投资、亩均投资、用地规模等,结合项目属性制定出具体实施措施,提高靠前服务指导精准度。
优化审批、提升效能,变管理为服务。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建立随到随审、快审快报工作机制,实行并联审查和跟踪服务,压缩办理时限,开辟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一次性告知、一次性补正,提升建设用地报批审查质效。上半年,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个批次(项目)、3241.62亩,平均审查周期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峡山口至涡河口行蓄洪区调整工程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武王墩博物馆用地获上级批准,批准周期较其他项目缩短近40%,有力保障了全市项目建设。
协作会商、合力推进,变独唱为合唱。联合市林业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从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方面优化服务流程,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与发改、水利、交通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聚焦重点项目审批、建设、投产关键环节,上门服务园区企业,共同推动重点项目问题化解。上半年,高效完成淮干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项目、G328寿州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安徽洛航大通洛河港扩建及防洪影响工程项目等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2.3万亩,推动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寿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用地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