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资产 赋能文旅发展

我市一闲置项目“蝶变”城市新地标

发布日期:2025-08-29 14:36 来源:行政审批服务科 作者:张敏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研究通过了淮南市武王墩遗址公园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外立面设计方案。项目位于高新区淮河大道西侧、春申大街北侧,原为航站楼项目。本次方案主要为盘活存量,打造“文旅+商业”发展新模式,对现状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将两栋写字楼分别改造为酒店和商务办公楼,将影响城市风貌的“眼中钉”打造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

强化规划引领,“一地一策”化解闲置难题。原批准项目地块面积较小,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较大,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配建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增设较多车位的需求。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本次方案创新规划思路,将北侧相邻地块统一纳入项目规划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统筹布局,规划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20个,有效缓解停车压力,同时合理布置绿地、活动场地,丰富公共空间功能,补齐配套服务设施短板,提升项目品质。

深化文旅融合,因地制宜促进资产运用。创新盘活思维模式,丰富盘活利用手段,淮南市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司法拍卖竞得原项目土地及地上现状建筑物所有权,结合武王墩遗址公园建设,将文旅植入与资产盘活有机融合,对原航站楼项目进行改造提升。以文旅产业带动主题酒店等关联产业发展,提升武王墩遗址公园配套水平,保障文旅产业稳步推进,同时进一步提高闲置资产利用效率。

优化风貌管控,精耕细作提升空间品质。注重城市风貌管理,加强建筑立面材质与色彩设计引导,推动淮南市武王墩遗址公园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外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其外立面采用深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基座以石材配金属镶边,体现典雅稳重,塔身竖向线条简洁挺拔,与周边现代建筑群形成呼应。同时,积极拓展绿色公共空间,结合街角零星地块建设口袋公园,增加市民休憩场所,通过优化植物配置、完善步行通道等措施,提高绿地使用效率和可达性,丰富城市界面,增强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