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筑基 创新赋能 服务升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小窗口”诠释“大民生”

发布日期:2025-09-23 14:32 来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作者:余娅娅 阅读次数: 字体: [ 大 ]  [ 中 ]  [ 小 ]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法治为纲、创新为翼、服务为本,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升级等一系列硬核举措,打造出一张亮眼的政务服务名片,为护航群众产权安全,赋能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法治筑基,以“三聚力”筑牢依法登记防线

聚力法治教育与人才培育。聚焦“依法登记 保护产权”主题,以“淮舜登大讲堂”“学练考评平台”为载体,深入学习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知识,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不动产登记队伍。与安徽理工大学共建“自然资源暨不动产登记教育培训基地”,创新“校内培训+校外实训”模式,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智治体系。截至目前累计14人通过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资格考试。

聚力风险防控与廉洁自律。全面梳理登记全流程廉政风险点,制定《淮南市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防控手册》,通过党纪学习、案例警示、纪律督查,推动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筹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关系,开展集中学习19次、专题教育16次、交流研讨21次。

聚力司法联动与法治保障。与法院建立“不动产登记+司法查控”线上协作机制,推动法院、不动产登记机构等部门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通过信息共享,在线提交查封申请,实现“即时申请、即时查封”,打破信息壁垒,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协作流程,缩短查封办理时限,提高司法工作效能。

创新赋能,以“三维度”跑出改革加速度

“互联网+”提速增效。作为省级税费“合一支付”试点,首创“税费统缴、即时入库”模式,破解多部门缴费难题。与全市37家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合作推行“不见面”一站式办理,抵押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业务“网办率超99%”,全类型登记业务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涉企业务提速至0.5个工作日,办理效率提升70%。

“跨域通办”破壁连心。设置“淮舜登‘跨省通办’窗口”,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畅通沪、苏、浙、皖等地转移登记、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市本级设立潘集区服务窗口,辐射偏远地区群众,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上半年累计办理登记业务1825件,减少群众往返奔波的时间和交通成本60%以上。

“历史遗留”攻坚破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处置原则,针对用地、规划、竣工验收手续不完善等各类复杂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为企业量身定制化解方案,全程跟踪办理进度,形成了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化解工业企业不动产登记前段历史遗留问题123项,盘活企业核心资产,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能。

服务升温,以“零距离”托举群众安居梦

“合并办理”解民忧。以流程再造和权责重构为核心,通过并联办理、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举措,实现“交房即交证”,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办理“交房即交证”业务2800余件,有效解决业主落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将预告登记申请嵌入商品房合同,开发企业申请合同网签备案时,即同步申请预告登记,截至目前共办理“网签即预告”10200余件,有效避免了“司法查封”“一房二卖”等情况,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移动窗口”暖民心。“淮舜登”网格员携带智能终端、移动制证设备,打造“行走的服务窗口”,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现场即可发证。目前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1400余件,网格员累计行程超过12000公里。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延时服务”“假日我在岗”等诸多暖心举措,树立服务“零距离”、效能“再提速”的便民利企新标杆。

“为企专窗”助发展。设立了“为企服务专窗”,不动产登记“为企服务专员”主动对接企业负责人,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和登记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为企服务“四减三增”,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增设专线预约上门、专员一对一服务、专区帮办代办。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共办理涉企登记业务1800余件。

从“多窗跑腿”到“一网通办”,从“办证繁”到“即时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锚定“农村宅基地应登尽登”“‘跨省通办’扩容”等目标,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更暖的民生温度,为淮南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彩。